第(3/3)页 这时,白灵醒了,哭闹声,惹得大家过去。 朱先生也逗了逗白灵,也很喜欢白灵,“白灵,这名字取的好啊。” “姐夫,白灵出生前,我做了一个梦,梦见一头白鹿跑进了仙草的肚子。梦醒后,白灵就出生了。” “好梦,说明白灵是咱们原上的白鹿哩。”朱先生笑着说,算是开个玩笑。 几天后。 白鹿书院。 白嘉轩,鹿泰恒,冷先生,还有几位白鹿村德高望重的人,一起来了。 朱先生在白嘉轩的请求下,写了个乡约。 这个乡约,跟鹿子霖的那个职务‘乡约’不是一码事。 鹿子霖那个算是官职。 朱先生写的乡约,是乡邻之间的约定,是规矩,是让大家遵守的准则。 鹿泰恒担心乡约太严格,大家不会遵守。 其他几个族老也是有这个担心,在他们看来,乡约比县里的律法都严。 但是,白嘉轩很看好这个乡约,“就这么定哩,我要把这乡约刻在碑上,立在咱们祖宗祠堂里,让大家都抄回去,凡我族人,必须会背,尤其是娃娃们,都要先背乡约。” 选了一个吉日。 乡约刻碑,立在了祠堂,还放鞭炮庆祝。 这个日子,周强也回来了。 鹿子霖也来了。 朱先生当然也来了。 白鹿村,几乎所有村民都来了。 白嘉轩站在前面,大声念:“乡约,德业相劝,德谓见善必行,闻过必改” 这一刻,整个祠堂,满是肃穆。 仿佛,白鹿村有了‘依靠’。 不过,大多数人都听不懂。 仪式完毕,众人散去。 周强看向朱先生。 他这算是第一次见朱先生。 朱先生也看向了周强。 周强走过去,拱手:“周强见过朱先生,久闻大名,今日得见,幸甚,幸甚。” 朱先生拱手还礼:“你的大名,我也早有耳闻,真是英雄出少年哪。” 白嘉轩过来,招呼朱先生和周强一起去白家。 片刻后。 白嘉轩家。 周强和朱先生互相商业吹捧。 “朱先生,您只身退清兵,让战火消弭,避免生灵涂炭.”周强说了很多朱先生成名之事。 “小强,你也不错。人头税,百姓危难之际,没有落井下石,给了他们一线生机,现在又建立新式小学,所作所为都是仁义之举.”朱先生也对周强赞不绝口。 两人互相吹捧一阵。 “朱先生,新式小学之事,正在筹办。 现在比较麻烦的问题是良师难寻。”周强说起了实际问题,“尤其是西学,懂得人不多,滥竽充数的不少。 还有国学,夸夸其谈者众,能把书中真意读明白的少。 好在现在,朱先生回来了。 还请朱先生出山,当国学老师。” 周强想让朱先生当小学的国学老师。 当然,朱先生的水平,当大学的国学老师也绰绰有余。 周强没有贬低朱先生的意思。 朱先生不想再离开白鹿书院,也不会去省城,当大学老师,挣高工资。 怎么说呢? 这个年代有个很有意思的事。 那就是这个年代,老师的工资,高的吓人。 举个例子说吧。 比如,滋水县县长的工资是每月二十块大洋。 那么,大学助教的工资是每月一百块大洋,教授的工资是六百块大洋。 普通人的月收入七八块大洋吧,还有的一两块大洋。 看看这里面的差距吧,这有多大! 这个年代,是大师、大家层出不穷的年代。 老师固然少,但个个都不凡。 多余的话就不说了。 “哦?让我当国学老师?”朱先生虽然有些惊讶,但还是笑眯眯的看着周强。 朱先生能看的出来,周强不是沽名钓誉之辈,不是贪财无义之人。 周强的眼睛很清正,所思所想所为,坦荡无比。 在白鹿原上,建立新式小学,没有个人私念,是仁义之举。 “对。其实朱先生的学问,去省城当大学老师,或者去官府当官,都绰绰有余。 只是朱先生应无出仕之心,也无离开白鹿书院之意。 所以,周强大胆请朱先生出山,教育原上后辈子弟。 让他们年幼时,能明事理、辩是非,成为坦荡君子。”周强说到这里,对朱先生拱手一礼,“请朱先生出山!”。 “过誉了。”朱先生谦虚几句,没有答应,也没有拒绝,另外承诺介绍几个老师给周强。 (本章完)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