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其次,家里攒下钱了。 之前,孙家一河滩烂账。 现在,欠账已经还清,还攒了一些钱。 算是家底殷实。 也不用发愁,子女结婚的事。 时间过去的很快。 转眼又是期末考试。 不出意外。 孙少安还是考了第一。 田润叶呢,还是考进前十。 刘根民和杜丽丽,也许受到了孙少安和田润叶的影响,他们的考试成绩也不错。 年三十。 少安妈又张罗了一桌好饭菜。 一家人说说笑笑,开心的吃了顿饭。 吃完饭。 “少安,明年你高中毕业,要回村吧?”孙玉厚突然问。 孙玉厚最近听田福堂说,高中生毕业之后要回农村。 这个时候的高中生,毕业后要回农村参加劳动。 “对。”孙少安也想过高中之后的事。 孙少安肯定要回双水村。 “那你想干啥?”孙玉厚问。 “干啥都行,去一队挣工分也没问题。”孙少安并不怕下地干活儿。 孙少安能吃得了苦。 “少安,你福堂叔说,村里还缺几个会计,想让你和润叶当会计。” “会计?村里能用几个会计?还是让润叶当会计。我就不用了,我还是下地干活儿吧。” “也行吧。”孙玉厚有些无奈。 他其实更想让孙少安在县城找个工作。 哪怕是石圪节公社也行。 毕竟孙少安是高中毕业。 现在回村下地挣工分,觉得有些‘亏得慌’。 次日。 “少安哥,我爸说,咱们高中毕业就回村当会计.”田润叶也听田福堂说了此事。 “润叶,村里要不了几个会计,你当会计,我下地挣工分就行。” “啊?要不,少安哥,我也下地挣工分吧?” “不用,下地是受苦的活儿,你干不了。” “少安哥,村里一个生产队一个会计,咱们村有两个生产队,所以要两个会计,咱们两个刚好合适。” “到时候看情况吧。”孙少安没再多说。 孙少安其实不在乎干什么。 反正,孙少安已经有了‘借口’,也已经改变了孙家的情况。 孙家的光景越来越好。 其他的,孙少安也不打算折腾了。 孙少安就老老实实在农村当农民。 偶尔投稿,赚点钱。 等到七七年,孙少安直接考到京城上大学。 之后,衣锦还乡,改变家乡落后的面貌。 或者,到发达的地方,小赚一笔,投资家乡。 年后。 孙少安和田润叶再次去学校上学。 还是开学没多久,两人就请假回家。 一个学期,没什么事。 期末考试,孙少安的成绩,还是让人望尘莫及。 刘根民算是对孙少安服了。 杜丽丽的成绩,算是赶上了田润叶。 暑假。 这次,孙少安打算再次展露一项技能,制作肥料。 “爸,书上说,肥料.”孙少安说了很多,把孙玉厚说糊涂了。 “那就试试吧。”孙玉厚知道孙少安有文化、有本事,虽然听不懂,但还是愿意听孙少安说的话。 没几天。 孙家制作肥料的法子‘与众不同’,在双水村传开了。 这些肥料是用在孙家的自留地上。 田福堂第一个找上孙少安。 “少安,你这做肥料的法子,有啥说法?”田福堂知道孙少安有本事,不会无的放矢。 “福堂叔,是这,我看了不少书,书里面说.”孙少安同样把田福堂说糊涂了。 “少安,我听不懂,是不是这样做的肥料更好?”田福堂问。 “我觉得是,所以先在我家的自留地上试试,看看效果咋样。”孙少安说的很谦虚。他肯定不会劝别人跟着学。 “那我家也试试。”田福堂直接跟着学,不等效果了。 第二个找孙少安的是,金俊武。 金俊武是个精明的人。 金俊武也相信孙少安的法子更好。他家也直接跟着做。 没几天。 村里有不少人,用孙少安的法子做肥料。 当然,还有不少人觉得,孙少安的法子不靠谱。 又过了几天。 孙少安做肥料的事,传遍了石圪节公社。 外村的人,也有过来找孙少安的。 不过,孙少安说没时间,拒绝教他们。 (本章完)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