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溜出金陵城-《铁血趟大明》
            
            
            
                
    第(2/3)页
    “我去收拾东西。”王诗晴带着小铃儿离开了。
    到下午吃饭的时候,谢老九他们回来了。
    买回来了十五匹马,马一般,但是,这年代马是战略物资,控制严。
    如果不是骆勇男帮忙,他们还买不到这样的马。
    周子轩让人将马车赶到了内院,周子轩对马车进行了改造。
    现在的明朝不比二十一世纪的地球,这里没有什么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二级公路都没有。
    所以,乘坐马车出门,是一件受苦的事。
    周子轩曾经坐过马车去城内,这么短的距离,就让他的屁股感到不属于自己的了。
    何况这里到荆襄,上千里的路程。
    别说王诗晴和小铃儿,就是自己也受不了。
    所以,当务之急是改造一辆适合自己使用的马车。
    想好了放案后,周子轩从“四十大盗”中买了四个弹簧减震器,安在了四轮马车的车架和车轮之间。
    四个加起来,最多只能承受2吨的车厢重量。
    这个年代,四轮马车车厢的重量并不大。一般的搭载二人的封闭车厢,重量不超过1吨。
    只有像皇宫的马车那样,搭载好几个人的,重量才会达到2吨。当然,那也是因为那辆马车太土豪了,不但空间很大,还大量使用密度大的黄金,导致车厢重量超过2吨。
    一般二人座位的车厢,即使车厢蒙上钢板,加上乘客,重量也不会超过1.5吨。
    于是,周子轩亲自动手,买来了压缩钢板皮,包裹了马车内部四壁。
    又用现在明朝市面上有的锦布,用强力胶水贴在钢板皮的外面。
    就这样,周子轩打造了一个拥有钢板防护,有的三人座的马车。
    车厢重量(包括3个乘客)控制在1.5吨以内,并安上了弹簧减震器。
    经过测试,新的马车减震性能非常好(和没有减震器的马车相比),乘坐起来无比舒适。
    这辆马车设计的是两马力──就是两匹马拉。
    让谭嫂做了饼,当作路上的干粮。
    每个人一个军用水壸,装有一壸水。
    在酉时一过,周子轩便带着谢老九第十三人悄悄地离开了周家庄。
    经过这段时间的训练,护庄队的十三个人已经不同凡响了。
    用周子轩的话说,有点特种兵的影子。
    出发前,骆勇男送来了三十把军刀,全部配置给护庄队。
    剩下的二十把,全部交给了周志用,留着庄里用。
    由于提前派出了尖兵,所以周子轩一行离开周家庄的行为,金陵的人不知道。
    但是,朱见深知道。
    “他们走了多久?”朱见深问怀恩。
    “走了一个时辰了。酉时过动身的,现在是亥时。”怀恩答道。
    “先走安徽,再过江西?”
    怀恩一边给朱见深泡咖啡一边回答:“他只有这条线可走。”
    “禀公公,有信到。”外面有小太监喊话。
    怀恩急忙出去,不一会儿拿到了一封信。
    朱见深接过信一看,不禁笑了:“真是个小狐狸。他放弃了旱路,改走水路了。”
    “水路?他那十几匹马不吃草,改吃鱼?”怀恩摇头。
    “他在江边将那十几匹马送人了。换来两艘大船送他们去武昌。只有那马车被抬上了船,留了两匹马在船上。”
    怀恩想了想:“肯定是他发现有人跟踪他,所以才改线路了。”
    朱见深圳的点点头:“能够随机应变,才能不被风浪所吞噬。”
    朱见深猜对了,周子轩是发现了有人在跟踪自己。
    尽管他做的很隐蔽,但是,离开周家庄二十里后,谢老九报告:有人跟踪,而且不止一路人。
    去荆襄,是皇帝交给自己的秘密任务,肯定没人知道。
    那么跟踪自己的人就是因为自己的原因。
    这些人就象蚂蝗一样,贴上了就很难丢掉。
    如果再走旱路,就会将他们带到了荆襄。
    那样的话,皇帝的秘密任务就不秘密了。
    到时候,朱见深就会认为自己是一个不能托事的人。
    那么刚打开的局面就会烟消云散了。
    所以,周子轩便因地而变,马上让谢老九去与江边的两艘船家交涉。
    用十三匹马,换两艘船运送一行人到武昌。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