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八十七节 马邑会战(1)-《我要做皇帝》
            
            
            
                
    第(3/3)页
    自从两年前,奉命将北海阏氏送到汉朝和亲归来后,这位兰氏的未来族长,就成了单于庭里最主战的贵族之一。
    他成天在单于庭到处撒播着汉朝威胁论,也颇拉起来了一批支持者。
    要不是看在这个家伙对自己这个单于还算恭敬的份上,军臣早把这个成天在自己耳边嗡嗡嗡的叫着的家伙丢到北海去了。
    汉朝对匈奴的敌意和威胁,单于庭里又不是只有三五两个人看得仔细。
    用得着你成天嚷嚷?
    不过,这次兰陀辛说的很正确。
    假如汉朝明目张胆的庇护了乌孙****,还没有得到任何惩罚。
    这单于庭的威信,岂非要颜面扫地了?
    以后他这个单于还凭什么号令诸部,做这个草原共主?
    当年老上单于毅然决然的带领匈奴主力,南下在长城附近,跟汉朝大战了一年多,甚至在折损了一个大当户和数千的战士后,依然不肯退却。
    不就是因为有几个匈奴的贵族,跑去了汉朝,请求庇护,丢了面子嘛?
    只可惜,那次匈奴以十八万骑兵南下,最终,还是打成一个平城之战的结果。
    损兵折将后,也就换了个互相承认和认可双方势力范围的条约。
    当年,老上单于统御下的匈奴帝国,尚且奈何不得汉朝。
    军臣不认为自己比自己老爹强。
    所以,看着长城,军臣摸了摸自己的牙齿。
    他还不想被崩掉几颗牙,却什么也捞不着。
    与其去长城脚下撞个头破血流,不如去西方发财。
    这是目前,单于庭里多数贵族的想法。
    但,现在的情况,却是鲜卑王报告了汉朝人将匈奴的敌人,那些该死乌孙****,接到长城内给与庇护。
    这等于在单于庭脸上抽了几个巴掌,还当着整个草原的面,在他这个单于的脑袋踩了几脚。
    若不报复,也说不过去。
    要知道,匈奴帝国,能统治这数万里的无垠草原,控制西域三十六国,让整个世界都服从自己的意志。
    靠的就是残暴和血腥,震慑一切内外的敌人。
    乌孙反抗,就将乌孙连根拔起,猎骄靡这个老上单于的义弟的脑袋,都被制成酒器,放在单于庭里,供人饮酒作乐。
    用赤裸裸的鲜血,让所有的臣服部族,乖乖的按时上缴贡品。
    若这次汉朝明目张胆的庇护了乌孙人,单于庭什么表示也没有。
    那岂非是告诉所有人:匈奴惧怕汉朝。
    那样的话,别的不说,长城附近的那些墙头草跟小部落,还有藏在山里的盗匪和贱民,恐怕都会倒向汉朝。
    就是现在匈奴帝国的柱石,诸如白羊、娄烦、昆邪、休屠这样的大部族,心里面恐怕也会有自己的小算盘了。
    在草原上,霸主是很难当的。
    它必须随时随地的保持自己的强大、残酷以及冷血。
    让所有的小弟,都看得清清楚楚,仔仔细细,也让所有的盟友和内部的山头都知道,单于的地位和威信,不容挑衅。
    一旦做不到这一点,无论多么强大的帝国,马上就要分崩离析。
    “那依你之见,应该如何?”军臣沉吟片刻后,对兰陀辛问道。
    “大单于!”兰陀辛非常兴奋的站起身来,他走到帐中,对军臣道:“奴才知道,长城是铜墙铁壁,我匈奴骑兵,很难逾越!但是……”
    兰陀辛抬起头看着帐中的各个部族的首领以及各个氏族的族长,大声的道:“汉朝还有一个地方,绝对没有在长城的保护范围内!而且,汉朝一定会救!”
    数十年的汉匈战和拉锯,使得有很多的汉朝城市和村庄,其实暴露在了长城的保护范围内。
    而汉朝人也在长城脚下,拉拢了许多跟单于庭不对付的部族,让他们在哪里放牧,作为长城的前哨和预警。
    但这些暴露在长城外的城市和村庄,汉朝人在战争时,放弃的速度,让人瞠目结舌。
    一旦发现匈奴主力的踪迹,这些城市的军队、部族以及人口,全部都会迅速撤入长城。
    然后,匈奴人就只能看着长城的要塞,望而兴叹。
    但是,有一个城市,它暴露在长城的防御之外。
    而且,确实是汉朝必须救援的战略要地!
    军臣站起身来,吐出了这个城市的名字:“马邑!”(未完待续。)
    PS:  昨天在整理思路,写细则,所以只更了一章,今天12000!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