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六十节 匈奴的狂欢-《我要做皇帝》
            
            
            
                
    第(2/3)页
    暖风徐徐吹来,虽然带着些许的沙子,打的人的脸有些疼。
    但空气之中,却充满了水汽和青草的芳香。
    居延泽,已然在望。
    甚至,远方的平原上,还有些星星落落的粟米田和麦田。
    当然,这些粟米田的存在,并不是说,匈奴人现在就已经学会农耕了。
    在事实上,几乎所有的游牧民族都会在有空的时候,找块地,放把火,然后丢点种子。
    这是最原始的农耕方式。
    也就是所谓的刀耕火种。
    只管播种,而不管料理。
    等到收获的时候,匈奴人就会回来。
    这些粟米和麦子,是左贤王本部今年春天的时候洒下的种子。
    现在,已经可以收获了。
    这些收获的粮食,将成为匈奴人过冬的可靠口粮。
    所以,现在,一些匈奴部族已经开始转向农耕了。
    在西域,姑射王和狐涉王的部族,就是这样。
    但,他们并不是自己种田,而是驱使西域王国的百姓和奴隶耕作。
    这种方式,被匈奴人称为骑田。
    但,无论是随手播种子,还是驱使它人耕作。
    匈奴的粮食缺口依然非常大。
    它依然依靠着从汉室进口粮食来满足自己的人民的维生素的补充。
    所以,自平城之战至今,汉匈之间,尽管屡屡交恶,屡屡大战,但最终都要议和。
    议和的主要驱动力,就是粮食、食盐、茶叶。
    甚至,曾经生过,两国打的昏天暗地了。
    但战场一侧的榷市,匈奴骑兵却秋毫无犯的夸张之事。
    当左贤王的本部狼头旗出现在地平线时。
    另一侧的一个匈奴部族,立刻就被动员起来。
    部族的贵族,带着人民,推着一辆辆的平板车——这是一种由两个轮子带动的原始简单的大车,也是匈奴最主要的运输工具。
    在实际上而言,所有的匈奴部族,都严重依赖森林。
    因为,他们需要森林的树木,来制造各种器械,也需要森林的野兽,为他们提供额外的食物,更需要森林的遮蔽来保护他们的安全。
    甚至,森林还是匈奴人最重要的军火库——几乎百分之七十以上的匈奴武器,尤其是弓箭和箭矢,现在都是产自森林。
    所以,史书上,匈奴人对所有的山脉,都非常重视。
    他们很多时候宁愿放弃那些牧场,也要誓死保卫自己的山脉。
    此刻,这个部族的贵族和人民,推着这些从附近山上伐木制造的平板车,车上放着一个个****的用绳子拴起来的男女奴隶或者是酒类和稻米、小麦等食物,迎向了浩浩荡荡的左贤王本部。
    “一个男奴十头羊羔加一匹马,一个女奴两匹马驹!”许多人大声叫卖着。
    顿时,就吸引了左贤王的牧民和贵族们的注意力。
    呼衍当屠扫视了一圈这些人,现没有威胁,才下令部众可以自由活动,而他本人,则带着一千名的单于卫队,紧紧的保护在于单的王帐左右。
    “左大将,看来这次父单于真的获得了无数的战利品,连‘莫氏’这样的小部落,居然都能有这么多奴隶出卖!”于单骑着一匹温顺的小马驹,对着自己身旁忠心耿耿的左大将说道。
    “应该是的!”呼衍当屠看着远方的情形,也非常高兴,对匈奴来说,奴隶和牲畜,代表着财富。
    他们是比黄金更金贵的财产。
    “听说大单于这次光是俘虏,就抓了五六万,至于俘获的人口,男女加起来,几乎有四十余万!”呼衍当屠兴奋的说道:“现在看来,这是真的了!”
    然后,他又有些失落的垂头道:“可恨尹稚斜那个笨蛋,居然丢了好几万的勇士在汉朝,逼得我大匈奴不得不归还那些汉人奴隶和他们的后代!”
    去年的马邑之战,匈奴被迫吞下失败的苦果。
    全新的和亲条约勒令匈奴必须限期清查和归还所有被掳的汉人及其后代。
    甚至还要接受汉朝的监督和审查。
    这个条约,几乎就让大单于的单于之位不保。
    好在,匈奴还有西方可抢。
    而且,西方抢掠所得,足以弥补匈奴的损失,甚至还能有所补益。
    不然,这个冬天,匈奴内部十之**就会政变。
    …………………………
    此时此刻,在居延泽这个扼守了通向西域和河套的天然湖之旁。
    匈奴的单于庭中充满了欢庆和喜悦。
    从大宛国运来的稻米和小麦,堆满了整个单于庭的各个穹庐。
    每一个男人的脸上,都带着欢快的笑容。
    一个个年纪在三十岁以下的奴隶,被匈奴人用鞭子驱赶着,不得不开始喂养牲畜。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