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一百零七节 王师之心-《我要做皇帝》
            
            
            
                
    第(3/3)页
    “当然……”义纵严肃的道:“倘若夷狄之辈冥顽不灵,负隅顽抗,不接受王化,也不肯接受陛下的雨露恩泽,获罪于天,无可祷也!吾等自可代天行道!”
    所谓,以德报德,以直报怨。
    汉家又不是小受,更不是圣母。
    被人打了左脸,还要把右脸伸上去。
    那不是王道,而是畜生道。
    自古以来,诸夏的扩张,从来都不是用单一手段进行扩张。
    太公望治齐,不仅仅用王道,更用霸道。
    愿受中国文字、制度、礼仪者,自然是诸夏,不愿意的,自然是敌人!
    自古以来,诸夏对于自己的敌人,从来不惮于施展雷霆手段。
    不然,当年,原本生活在齐鲁的濊人,怎么会夹着尾巴,逃去了安东的寒苦之地?
    诸将听着义纵的话,都是若有所思。
    有些聪明人甚至已经听出了猫腻。
    王师出塞,自然不止是要收复故土。
    更要将战火烧到匈奴的腹心和老巢去。
    在这个过程之中,汉家虽然不惧匈奴和他的仆从们。
    但是,假如能分化瓦解匈奴的联盟,这自然是最好不过。
    而且,在未来,汉家还将面临如何统治这数万里草原的难题。
    有见识的将官,自然清楚,自古以来,草原无常主。
    一个霸主衰落了,另外一个就会在旧霸主的尸骸上重生。
    中国不可能将自己的力量,无休止的用在草原之上。
    所以,针对匈奴,不仅仅要用军事解决,更需要政治手段来安抚来怀柔。
    在这个过程中,当然不能让草原上的人认为‘汉朝人是来灭亡引弓之民的’。
    草原诸族一旦产生了这样的认知。
    那么,汉家要付出多少牺牲才能消灭反抗?
    这个代价不是现在的汉家能承担得了的。
    况且……
    许多人想到了忠勇军,想到了楼烦军。
    “或许,忠勇军模式和楼烦军模式的不同,都是陛下在实验?”有人在心里想着。
    而经过此次谈话后,汉军高层终于统一的认识。
    一天后,义纵率领的汉军主力,穿越了宜梁前方的一个巨大的湖泊群。
    这个湖泊群,在匈奴语言里,被称为‘乌海’。
    大抵是因为这个巨大的湖泊群的湖水,有些时候会变黑的缘故。
    所以匈奴人认为此地被诅咒了,很少有牧民愿意来此放牧。
    所以,常年人迹罕至。
    但是,此地丰沛的水草和富饶的土地,却给汉军留下了深刻的影响。
    “在地图上标识此地!”就连义纵也忍不住下令:“等到班师回朝,吾定要向陛下申请,将此地划归给我羽林卫,作为屯垦地之地!此地至少可以开垦十万亩土地,还可以建立一个年养上万战马的马场!”
    众人听了,都是纷纷点头赞许。(未完待续。)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