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两百零八节 讽刺-《我要做皇帝》
            
            
            
                
    第(1/3)页
    因为不是拍马屁,朱文的神色,依旧如常,他望着满场的公卿和士大夫,开始了自己的第二部分的论述。
    “吾尝闻,淳于髡曰: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他轻声的叙述着道:“今天下之势,名分而群类之势,越发显然!”
    “身为士大夫,吾辈不敢不观之,视之……”
    这也是荀子一系的儒生最大,也是最明显的特征了。
    他们从来不避讳去研究和观察事实的本质。
    当年荀子入秦,深入秦地,虽然与秦昭王谈崩了,但是,荀子却依然毫不避讳的赞扬秦国体制和系统。
    而不是跟其他儒生一般,言必称暴秦……
    同时,荀子学派还是儒家内部唯一一个关注于社会学的派系。
    在其他儒家派系,一个个专注于天命,天道的时候,荀子就已经透过了问题的表面,直入真正的核心关键所在。
    提出了名分使群的观念。
    这是最古老的人类社会学。
    如今的世界变化,是根本逃不过这些信奉荀子思想的学者的眼睛的。
    但是……
    朱文并非狂士,只会想要自己爽了,而不管其他人。
    他很清楚,这个问题,只能浅尝辄止。
    他更明白,他提出这个问题的目的,就是希望能够引起当政者,尤其是当今天子的注意——如今的社会形势变化之快,超乎想象。
    甚至可以称得上是自宗周礼法制度崩溃以来,天下变化最剧烈的时刻了!
    前者,催生出了地主阶级和自耕农阶级。
    而如今的社会变化,却在催生另外一个阶级与群体。
    虽然如今还看不出端倪和全貌。
    但根据朱文的观察和估计,最多二十年,很可能某些地区会出现,工商业的从业人口,追上农业人口的事情。
    这个事情,国家和当政者必须及早的注意到!
    不然,很可能会发生灾难!
    刘彻自然听出了对方话里的意思。
    “不错啊,荀子的门徒,果然厉害!”刘彻在心里赞了一声。
    不过,可惜的是,至少在现在,荀子学派是不可能成为主流,也不可能真的影响国策。
    原因很简单,条件不允许!
    现在的社会,连孟子都不可能成为主流。
    何况比孟子还激进还先进的荀子?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