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四十九节 新装备-《我要做门阀》
            
            
            
                
    第(1/3)页
    丁缓很快就来到了张越面前。
    与去年被张越征辟时相比,如今的丁缓,可谓是真正的出人头地了!
    如今的丁缓,有着一连串让人眼花缭乱的头衔,成安君、少府将作署丞、太孙宾客、新丰工坊署丞!
    就连其门徒弟子,也都纷纷飞黄腾达,几乎人人都拿到了少府的官职,甚至还有人成为了太孙刘进的宾客。
    而这些是他过去在长安奋斗一百年也得不到的东西——主流和官府的承认、褒扬、认可。
    故而,哪怕张越不在,丁缓也是干劲十足,卯着劲的钻研着张越给留下的那个本子里的东西。
    还真让他钻研出不少来。
    是故,丁缓一见张越,就开始表功了:“将军,您离京这些日子,下官与工坊园、少府大匠,日夜不休,改进水力锻锤,如今,吾等已经制出了有千钧之力的锻锤……”
    张越一听,立刻笑的合不拢嘴了。
    离京之前,第二代的水力锻锤好像最大输出也不过四百钧的力量。
    如今直接翻了一倍多,达到了千钧之力!
    而这意味着,大批量、大规模生产制造胸甲、板甲和明光铠的时代开始了。
    同时,兵器与箭矢的生产速度将大大提高,成本与损耗则将大大下降!
    “辛苦丁公了!”张越笑着给对方舀上一樽酒,道:“本次回京,吾与太学祭酒董先生谈了一下,期间,吾有提议,从百工之能者中,择一贤能敦厚之长者,入太学为太学教授,专授太学生百工技巧之事,以合先王之道,董先生颇为赞同……”
    丁缓一听这个话,马上就难以自恃了!
    太学……
    那可是大汉帝国的最高学府!
    只要能进入其中,就等于镀金!
    更不提,这教授的资格,意味着他有机会,将一些墨家理念传播开来,影响那些帝国未来的俊才!
    于是,丁缓当即便拍着胸膛,对张越拜道:“使将军抬爱,得入太学,缓此生愿衔草结环,为将军牛马走!”
    这种事情上,再谦虚的肯定是213了!
    因为,这属于可遇不可求的事情,更需要天时地利人和齐全才可能出现的事情。
    张越扶起丁缓,道:“丁公言重了,公在新丰,率门徒造福天下,得此殊荣,当之无愧!”
    丁缓被感动稀里哗啦,当即就发誓:“缓此余生,愿为将军牛马走,任凭驱使!”
    “明公不必如此……”张越笑着道:“当然,眼前有一事,需明公出力……”
    “将军旦请吩咐!”
    “那水力之锤,吾希望明公可以尽快的安装起来,数量越多越好!”张越轻声道:“大战将起,军械需求将会越来越多,工坊园所产之甲具,将直接决定战争的胜负!”
    “请将军放心,缓必竭尽全力,督促上下,尽快制出足够的水力之锤!”丁缓马上就保证。
    “那就劳烦明公了!”张越举起酒樽敬道。
    李广利指挥的令居与轮台两条战线,目前来说,局势依旧不明朗。
    但对张越而言,早做准备是必须的。
    而且,要做好两手准备。
    李广利胜或者不胜,都得有预案。
    其胜,意味着未来的竞争压力会大增!
    两个大汉的常设将军会进行掰头、比赛,就像当年的大将军系统与骠骑将军系统一样。
    天子很可能会给张越和李广利各自分配一个战区,各负责一个。
    谁先搞定自己的战区,谁就将占据优势。
    若李广利不幸未胜,甚至吃亏,其贰师将军的地位与资源,马上就要不保!
    这还只是其次的,关键的还是,河西局势可能会陷入动荡。
    到那个时候,张越的大军,就必须发挥出定海神针的作用。
    而装备,是一个很重要的优势!
    经过漠北一战的实践,张越得出了很多经验,也有了许多思考。
    除了战术、战略之外,汉军的武器装备,也都被他研究了一遍。
    当前,汉军骑兵对匈奴骑兵的优势,主要建立在武器以及兵源素质、训练与组织上。
    但……
    匈奴人也意识到了自己的缺陷,正在发奋追赶中。
    虚衍鞮就说过,匈奴在余吾水中游的赵信城里,建立了大量冶炼作坊,将其自己培养的工匠以及战争中劫掠来的工匠集中在那,日夜不休的冶炼青铜,锻造武器,同时还有着大规模的锻铁冶炼活动。
    此外,他们还在西域屯田,推行骑田政策。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