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9章 四十万两银子到手-《第一凤女》
            
            
            
                
    第(2/3)页
    明家当即表示,十万两银子明日就能入北宣部的账册。
    皇商四家入了三家,抱团不好吧?把人家汇州盛家撇一边,显然不合适。
    做事还是要一碗水端平,方显为官者正道。时云起次日一回北宣部,就派人去请盛家驻京城的负责人商议。
    其实不用多说什么,盛家都会出银子。毕竟皇商头衔落他们头上实属意外。
    但时云起还是耐心地跟盛家人说了北宣部的难处,又耐心地跟他们解释,这个所谓“冠名费”到底是怎么来的。
    他若跟普通百姓说几个字要花十万两银子,人家肯定说他坑钱。
    但他跟皇商谈这件事,直喜得盛家人连夜奉上十万两,生怕掉了队。
    “冠名”的作用有两个。一是皇商之所以区别于寻常商贾,盖因与朝廷相连。
    如今朝廷欲收复失地,皇商自当鼎力相助。此番作为之后,过三年再选皇商,盛家商号大抵仍可上榜。
    那能是十万两银子的事儿?
    且以前的皇商要拿到皇商资格,需要花费数十万两打点相关权贵。他们汇州盛家,就因不贿赂官员而从未上过榜。
    二是商人更知宣传之要义。尤其在这么重要的册子上,印盛家商号之名,既可光耀门楣,亦可掀起商贾之风潮。
    一举几得之事,盛家不能错过。退一万步说,就算没有这些考量,人家皇商里有三家都捐了,就落你一家不捐。
    你盛家还要不要脸面?
    盛家非常感谢北宣部尚书亲自知会一声,不然掉了队,盛家老爷会认为他们办事不力。
    北宣部尚书时云起自己也是很震惊。
    这就行了?
    四十万两银子到手?
    这么容易?
    还得是他妹夫那脑子好使啊!怪不得洛家生意遍地开花,那才是真正隐藏的有钱人。
    时云起觉得,自己还是好好做学问吧。像这样的好点子,就是再给他十个脑子也想不出来。
    明德帝听闻此事后,宣时云起觐见,叮嘱他断不可因银子紧缺就朝皇商伸手。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