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这小子,应该是担心他上火。 大榜下来后,回府啥也不干。 听说关进书房里查了不少史书,将历朝历代科举失意的重臣进行了一个汇总,写成了一封信,交给了铁头,让铁头转交给他。 大概是想劝他,暂时的失意不算什么,明天会更好。 杨明远耳朵微红,没想到叔直接将他的心思说破。 “你们啊,安心准备殿试,这殿试接踵而来。 尤其你,明远,将心思用在这方面。 正是最关键的时候,不要分心。” 汪举人说,“我们刚还在探讨,你是要回去了吗?” 宋福生面露疑惑: “谁说的?我自然是要和你们一起回。好不容易来一次京城,殿试后,此次科举真正的三甲会脱颖而出,状元游街,这热闹,不亲眼瞧一瞧多遗憾。” 说到这,宋福生又微微一笑:“想必错过这次,下次再特意来京看金榜题名,要等我家米寿了。” “什么?”杨明远急了。 他听懂了,叔不打算再下场。 崔举人和汪举人也急的站起身,“宋孝廉,你怎可下如此决定?” 宋福生摆摆手,可特娘的再不考啦。 闺女好不容易吐话,也说了不让他再看书。 不要再劝,心意已决。 “说正事。我来,是想说说我为啥落榜,看看能不能对你们殿试有帮助。” 宋福生认为自己应该来和大伙聊聊这些。 他希望朋友们,尽量能走的更高,走的更远。 对他也有好处。 朋友多了,路好走。 宋福生左思右想,主考官既然很看不上他的文章,主考官是谁选的?圣上。 圣上能选不懂圣心的官员做主考官吗? 那就说明圣意或许也认为,朝廷百废待兴,一切应该先以稳为主,并不欣赏他的一些言论,以至于连榜尾都不给他挂,便车都不让他搭,直接给刷掉。 那就和朋友们说一说,殿试稳当些。 宋福生和举人们聊完离开后,他表现越从容,杨明远心里越难受。 搞得这个年轻人很生气。 何为才能? 何为好官? 难道大家都像他一样,在文章中,将观点说的模棱两可、两面辩证就能考上,而宋叔却只论弊端就会落榜,这才是对的吗? 这一日。 宋福生亲自送五十五位举人登上车,目送他们即将走进太和殿。 相信当这些人再回来时,倘若不出意外,已摇身一变,最差最差会是同进士出身了。 宋福生在陆家别院的门前,对这几十位预备役进士们,挥手告别。 一会儿见。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