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现在的日本其实有点类似于宣和之难前的大宋,平安京的公卿相当于宣和之难前的文官,甚至还不如......高高在上,百无一用,还霸占了大量的土地。 而日本的武士,则相对于宣和之难前的西军兵户,有点战斗力,但是和公卿们并不是一条心,而且他们并没有打过真正的战争,实力是不会很强的。 另外,他们的数量也不是很多——武士数量暴涨是在武家政权出现后,公卿的财产被武士大量占据,使得武士有了坚实的经济基础,人数才能膨胀。 现在日本国的土地大部分还是公卿的,武士的日子苦哈哈的,当然不会太多了。 至于日本国的底层老百姓......这年头全世界各国的底层,大部分都是顺民。大宋是这样,天竺是这样,大食是这样,罗马是这样,西欧的封建国家也不可能靠农奴或是城市小商贩上战场去和骑士军队较量吧? 所以日本也不会例外,九州岛的农民、手工业者,也都是顺民。 “至于咱们谋划的是不是早了......”赵枢顿了顿,笑道,“皇兄,这等事情,若不早做安排,事到临头,还能走得了吗?假使三哥儿现在已经兵临城下,大哥仓储之间,能往何处去?大哥总不会想学耶律大石,领200骑远走吧?” 赵桓要跑,怎么都能拉走一二十万,甚至更多的追随者吧?而要把九州岛上的倭人压制住,赵桓的人马也不能少于这个数。 而那么多的人要飘洋过海......去殖民,那可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汉人毕竟不是游牧民族,赶着牛羊就溜了。而且出海也不是走草原,茫茫大海,风波险恶,哪怕是上千艘大船组成的船队,在大海当中也渺小的几如片片浮萍。 所以历史上逃到广东沿海的南宋行朝根本不知道该去哪儿? 如果真的要跑路去殖民,那就必须提前几年甚至十年进行准备......必须建立一支可以牢固控制的海军,还得建造大量可以远洋的战船,还得提前开辟小型的海外殖民地。 有了这些小型殖民地,大批的难免冲过去才能有一个落脚点啊! 赵枢对兄长说:“皇兄,其实现在的这些安排都是两手的......咱们在九州的布置,明面上看对日本朝廷并没有威胁。咱们大宋泱泱大国,富饶无比,怎么看得上日本国的那些地盘?” 赵桓叹息道:“如果不是没办法了,朕才不会去那种蛮荒之地呢!” “就是啊!”赵枢道,“如果不到那一步,咱们在日本的布置,完全就是咱们在帮助倭人,绝无一点恶意。” 他的语气忽地放沉:“若真到了那一步......咱们十万人二十万人一起涌过去,也不是他们可以抵挡的!” “十万二十万?”赵桓皱着眉头,“有那么多人肯跟朕走?” “当然有人愿意跟随了!”赵枢很肯定地说,“三哥重武亲文,又夺士大夫之田,早就为东南士人所恶......另外,现在金陵城内还有许多自开封、宋州跟随而来的义民,皇兄分给他们宅邸,又帮助他们谋生,还给他们办了许多学堂,教养他们的子弟。这分恩义,总是会有回报的。” 赵桓不仅继承了宋朝重文亲武的路数,而且还继续了厚待京城百姓的传统。给了那些从开封府、宋州一路跟随来的百姓许多福利,把他们当成了国族。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