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八章 废除卫所开始-《明帝国的崛起》


    第(2/3)页

    四月十一日,董朗把永平府的事情安排妥当,打马经由天津卫北返京师。

    国泰商行现在下辖三个部门:玻璃制造,水泥制造,西北织布厂。北直隶纺织厂还在筹备中。职员人数早就突破五千人。

    他往天津卫一行,就是要事先安排人手,等着在天津卫招募矿工。这样不耽搁时间。

    …

    …

    三月底到四月初这段时间,张昭都是在忙着反击御史吕纪先带头制造的反对废除卫所的舆论。

    等真理报站稳之后,他实际上每天到新军营中处理事务。

    新军营的将士们在三月初回京,得到朝廷封赏,然后军官、士卒都分批休假。现在已经慢慢的收心,逐步恢复严格的训练。

    新军营这段时间主要做了三件事。第一,将赏赐、抚恤都发放到士卒手中。特别是战死士卒的抚恤一定要送到亲属手中。

    骨灰都是在陵园中集中安放。

    第二,张昭签署命令,提高新军营基层士卒的月饷。保证士卒们能活的有尊严,能养家糊口。

    新军营的乙等兵每月饷银有一两。可购买两石大米,可以养活一家三口。

    当然,辅兵的待遇要差一些。这是必然的。职责、军事素养,辅兵要差一些。他们只有通过艰苦的训练,才能成为乙等兵。

    而新军营的军饷也不能做到这是一个令人羡慕的职业。新军营士气的保持,军法官们的思想教育功不可没。

    第三,安排伤员复员,并逐渐新军营的预备役制度。

    这年代,重伤员就必说了。张昭固然是重视士卒的医疗,但整体的水平摆在那里。重伤员基本很难存活。

    轻伤员,如在真理报社当门房的瘸腿汉子,直接就是复原退役。而其他还能上战场的轻伤员,以及到年龄的老兵退役,在退出新军营的头三年,领取半薪,并保持一定的训练,随时响应新军营的征召。在五年之后,才每年领取10%的退役金,脱离新军营。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