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江寒与邹康的对话,让大家凝神静听。 在会议室里的中医科的医生们,一个个都不敢朝别人看。 因为怕丢人啊。 什么“提壶揭盖”,根本没听说过。 还有什么清代名医张志聪,更是没印象。 很多人一生研究张仲景、孙思邈都穷极了心血,还没有多少成就,更不要说别的名医了。 如果你朝别人看一眼,就说明你不会呀。 这么多年的老中医,知识面还不如一个实习生,着实没有面子。 所以,大家也都端着架子,做出一副或沉思、或了然的样子。 这里面,也包括主任马昆和主任医师齐明建。 大家都在思考,这个“盖”在哪里? 难道把这个盖揭开,患者的尿就如同壶一样,在空气的挤压下,顺利地撒出来? 江寒解释说: “张志聪认为:在人体内,肺的位置为最高,就好像一个盖子,所以他又称肺为‘华盖’。上面的盖子塞紧了,上下气机不调畅,下面的水液也就出不了体外,从而形成水肿、小便不利、甚至大便闭塞之症。” “所以他说,只要宣通肺气,肺气肃降,气机通畅,就能使水液通利、二便通顺。这种治疗方法被称为‘提壶揭盖’之法。” 讲到这里,江寒停了一下。 大家都恍然大悟,纷纷点头。 这个比喻非常形象啊,也非常好懂! 江寒举出了张志聪的一个医案: 一个患水肿而癃闭(小便不通)的病人,此前已看过不少其他医生,那些医生大多使用八正散等利小便的方药给病人。 但病人反而越治小便越不通,肿也越来越严重了。 张志聪采取了与众不同的方子,他以防风、苏叶、杏仁各药等分为剂,水煎后温服,使病人出汗,小便即通,水肿全消。 防风、苏叶、杏仁是宣通肺气的药,肺气一宣畅,水道通调,小便自然就通了,水肿也就消了。 所以,张志聪先不治肾,而是先治肺,看似没有关联,但却有极大作用。 这种治疗小便不畅甚至不通的方法,不是使用通利小便的利尿药,而是使用宣肺的药物,在常人看来有些不可思议。 马昆等人也是第一次知道有这种治法。 传统的中医认为:肺与脾、肾、三焦、膀胱等脏器分司水液代谢,维持水道的通调。 肺主气,为水道的上源,在肺气闭阻,肃降失职,影响其他脏器而气化失司的情况下,可出现喘促胸满、小便不利、浮肿等症。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