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削藩,得削藩啊-《大明,本来想摆烂,结果系统来了》


    第(3/3)页

    最不济,那也可以住别的地方,甚至是让宗人府找地方。

    只不过朱楩这是第一次回京述职,以前既没有房产,也不知道很多规则,反正他也不在意这些,于是就让驿站安排了一个大院子,还专门找地方把那些马安顿了起来,好生照顾着。

    等朱楩找到王福所在之地,然后就是该吃吃该喝喝,接着就要好好休息一番了。

    毕竟这一个来月都在赶路,确实很累了。

    可朱楩两耳不闻窗外事,外面却开始流传关于他的传说。

    别忘了朱楩入城时,城门内外还有无数百姓呢。

    何况朱楩当时可是和李景隆一伙人爆发了冲突,更是以强势的姿态,把李景隆给制住了。

    要知道,李景隆在整个应天城内都算得上是头一号的纨绔子弟,朱元璋家的那些王爷都不敢做的事,他却肆无忌惮横行无忌。

    原因很简单,李景隆的父亲李文忠不但是朱元璋的外甥,还是开国功勋,立下过汗马功劳。

    他又是年纪不大袭爵了国公爵位,一时间风头无两。

    可就是这样的李景隆,却被今天刚刚回京的滇王朱楩给制住了,听说还是从马上揪下来的。

    当时李景隆甚至是跪在朱楩面前的。

    这消息一传开,顿时满城哗然。

    光是这一下午,就已经流传出了无数个版本,说什么的都有。

    有说李景隆都被吓尿了,因为那位滇王杀人如麻,更是差点当场砍了李景隆。

    其实这是真的,只是李景隆没被吓尿,而是朱楩当时真有砍了他的心思了。

    你爹李文忠是我爹朱元璋的外甥又如何?我跟你又不熟。

    还有人说朱楩长着三头六臂,或者说他面青有獠牙,犹如夜叉。

    原来随着朱楩入京的消息传开,当初云南的诸多捷报也再次被人提及了起来。

    想想那些本不可能完成的不世之功,他们很难相信是人力可以完成的。

    加上有人说出了朱楩今年才十四岁的年纪,而他消灭思任发几十万大军的时候,恐怕才十二岁。

    这就更加让人浮想联翩了。

    恐怕只有鬼神之力,才能完成吧?

    很快的,朱楩的形象在许多人的心目中,那已经不算是个人了。

    甚至就连许多朝中大臣,在当天晚上也都在讨论着关于朱楩的事。

    尤其是其中有一批人,以黄子澄、齐泰和方孝孺为首。

    他们三人当中,方孝孺虽然还没有正式官职,却也有汉中教授之职,在国子监给学子们讲课。

    而且方孝孺曾经师从宋濂,算起来与朱标还是同门,更是绝对的儒家拥趸。

    这让方孝孺觉得,既然朱允炆已经是皇太孙,可谓是国之根本,此时不禁叹息一声:“这滇王,恐为祸国隐患啊。”

    那黄子澄更是东宫伴读,且官至太常寺卿,听到这话更是一脸凝重的说道:“你们瞧瞧他在云南干得那些事,哪一个是他一个藩王该做的?这把陛下、朝廷乃至太孙至于何地?他眼里可还有父君?”

    齐泰,原名齐德,洪武十七年的乡试解元,洪武十八年中进士,历任过礼部主事和兵部主事,现如今则已经被提拔为兵部左侍郎。

    因为皇宫三大殿的谨身殿曾不幸被雷击中,于是朱元璋去郊外的祖庙进行祭拜,并选择朝中为官九年且没有过错的官员陪同祭祀,当时的齐德就符合这些条件,所以陪同朱元璋前去祭祀,在这个过程中朱元璋为他赐名齐泰。

    作为兵部侍郎,齐泰更是忧心忡忡的说道:“滇王的护卫所本就已经超编,加上西平侯沐春曾经在他帐下效力过,恐怕沐春于昆明城的部队也该算作他的麾下。”

    “再加上前两年曾有降兵土人二十万壮丁,经过这些时日的发展,一旦出了什么岔子,恐怕滇王可以卷起百万雄兵啊。这该如何是好?”

    三人凑到一起,满脸忧愁。

    其实历史上,就是这三个货凑到一起建议朱允炆削藩,这才爆发了靖难之役。

    而最终的结果就是,朱允炆才登基四年,就被朱棣给赶下台了。

    主要也是朱允炆也太心黑了,把那几个叔叔逼得,要么贬为庶人,要么圈禁起来,甚至把朱柏逼得焚火自尽以证清白。

    朱柏是朱元璋的十二子,曾经也是少有大志,常以辅佐社稷、济世安民自励。

    而且朱柏被封为湘王,封地在荆州,也有弓矢刀槊运用自如的豪侠之气。

    比如前两年常德发起叛乱,就有降兵流窜至荆州虎渡河一带,正是朱柏亲自领兵出征讨伐的。

    可就是这样一位能征善战且大有所为的藩王,却被挤兑的活活把自己烧死了。

    朱允炆真是把一手好牌打的稀烂,因为朱柏如果真的想反,从一开始就可以和朱棣合兵一处,让靖难之役结束的更快的。

    何况如果他但凡温和一点,学朱棣一样温水煮青蛙,都不会发生靖难之役。

    只能说朱允炆他把握不住的。

    而现在,这三个货又凑到了一起,想要搞事?

    “削藩,得削藩啊。”

    (本章完)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