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35 打印店开张-《小人物阿云》
第(2/3)页
《望嵩村简史》
[概况]
望嵩村位于东经112°33′,北纬34°10′,地处中原腹地阳县东大门望嵩镇镇区。四山环抱,汝水界南,成一开阔盆地,汝安路、临木路、太澳高速穿村而过。村域东西长3.85公里,南北宽4.50公里,全村总面积17.33平方公里,耕地面积7936.1亩,林地面积1240.7亩,工业占地面积775.1亩,村庄占地面积1550.9亩,道路占地面积438.4亩,水域面积1848.7亩,园地8.1亩。全村26个村民组,总户数1965户,人口8340人。
县域化肥厂、磷肥厂、水泥厂、岩棉厂等主要工业都集中于此。汝安路南延龙村沿线为村工业园区,临木路沿线东西4公里为村商业区。
从《诗经·汝坟》及历年出土的古墓葬文物并鄤氏币考证,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即有先人(陆珲)戍蛮子迁此聚居。
考《二十五史》、《水经注》、《辞海》、《中国历史地图册·秦·西汉·东汉司隶校尉部》佐证,东汉至隋朝,望嵩村一直叫广城聚最是鼎盛,村北大虎岭、三道岭(古狼皋山、唐称鸣皋山),横亘东西,系汉后历代朝廷狩猎游玩的广城苑,与上林苑齐名,东汉大文豪校书郎马融写文《广城颂》,赞誉“金山石林,神泉侧出”美景。村西云梦、紫罗二山对峙,系公元184年黄巾起义,全国设“八关”之一,称广城关,文人墨客多有佳句。村域东起小寺村西至马庄村有一条繁华的天宁街,云集四方商贾,出土有碑,街中天宁寺遗址尚存。
因居古严庄之左,广城关(紫罗口)外,南水北山,形似长廊,有守关看护严子陵墓之意,故据墓掘《大周故邵州邵阳县令赵府君墓志铭并序》之考,在唐“龙朔之初”,望嵩村曾一度又叫“卫严廊”。后值元末,因河南长达十七年的灾荒,而荒无人烟,渐被解体。
依《阳县地名故事》及望嵩《马氏族家谱》印证,大明洪武初年(1368年),将侍郎马添自山西文水县五渡沟移民“紫逻至左村”,半间房子开饭店,施恩移来乡邻,故更名望嵩,村落又渐渐形成。
因系鱼米之乡,明末清初人口迅速膨胀,同治初年始筑“紫麓寨”,村围寨壕深6米,墙底厚10米,顶宽2米,寨垛厚0.5米,寨墙总高15米,寨子直径一华里。寨门楼成圆拱门洞,进深10米,高五米,镶铁大门,上盖面阔三间进深二间硬山式砖木结构门楼,东西门楼各镶石匾,西门“瞻云”,东门“望嵩”。民国十五年,又建南北大炮楼,均砖木结构,面阔三间,进深二间,上下两层;四隅小炮楼,土木结构,面阔一间,上下两层。村中街道复杂,素称“七十二胡同”,民国十八年,虽然土匪横行,却不敢冒然进寨。
全村共有70个姓氏,其中,
马姓462户, 李姓224户, 王姓222户, 郭姓156户,
田姓118户, 张姓76户, 袁姓68户, 杨姓50户,
葛姓40户, 徐姓40户, 胡姓40户, 董姓40户,
赵姓38户, 吕姓29户, 刘姓27户, 陈姓26户,
孙姓22户, 尚姓21户, 高姓20户, 宋姓20户,
……
[经济产业]
农业:
望嵩村属温带大陆性气候,春夏秋冬四季分明,主要农作物有小麦,玉米,水稻,豆类,芝麻、红薯、棉花等,建国初期粮食单产100公斤。70年代农田基本建设平整坡地600亩,改造荒滩800亩。相继购75马力东方红拖拉机、五0车9台。至2004年底,粮食单产攀升到500公斤。
水利: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