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35 打印店开张-《小人物阿云》


    第(3/3)页

    望嵩村南傍汝河,历史上常被汝河之害,却不能引水灌田。

    乾隆丙辰年(1736年)贵州开州高才举人邓国藩任伊阳(汝阳)知县,于望嵩村域南,“分疆化界,开源接流”,修建“兴平”渠一条,东西长4公里,宽3米,深2米,灌溉面积2000多亩,民感功德,建邓公祠一座,树碑立传。

    1958年至1959年,民修县域盘山大渠,西至寺湾村,东至车坊村,全长15公里。紫逻山以西如今惜坏,仅望嵩界加强管理,常修不懈,确保了1700多亩旱地变成保收的水田。

    1974年到1976年,望嵩村开山劈石,填沟凿洞,历时三年,在虎寨村修建“红雨水库”一座,流域面积3.67平方公里,坝高35米,底厚5米,顶厚3米,库容81.40万米3,灌溉面积2000多亩,从根本上改变了农业生态环境。

    90年代至今,在村南、村北又建水井12眼,缩短了灌溉周期,进一步扩大了灌溉面积。

    1997年,硬化地头水渠1万多米。

    2005年,现届新班子复修老“兴平渠”3公里,被省誉为标准样板工程。

    手工业:

    村域紫逻石(花岗岩),质地坚韧,色纯无瑕,是望嵩的特色资源。紫逻石磨、石碾,历史悠久,畅销全国50多个市县。

    望嵩火镰,加工精致,火旺耐磨,畅销省内外,以董氏火镰最为出名。

    解放前,望嵩有铁匠炉5家,其中4家兼制马掌。马、董两家曾****、火炮。另有染坊4家所染布料色纯质优,花样繁多,以袁进邦、李四娃两家最有名气。有烟坊3家,加工数种品牌烟丝。有油坊三家,以郭轻、李银两家经营时间最长,成品油质量最高。有豆腐坊三家,常年供村百姓食用。有田景泰丝坊一座,加工绫罗绸缎,供应中原市场。有补锅匠近百人,忙时耕地,闲事游乡。

    1950年冬,望嵩(乡)村成立首届手工业协会,会员70多人,李佑任第一任**。

    1956年望嵩村铁业合作社成立,主任田福。各路匠人70多人,经营各种农机具及日杂品,1958年,扩建为机械厂,购置车床,生产简单农机具。80年代,率先改制,现由王平承包经营,更名“兴华机械厂”,目前已成拥资1.2亿、产值2.5亿的有限公司。

    1962年望嵩村成立综合加工厂,有翻砂车间、木工车间、面粉加工、机械修配等工人达160多人。

    村域工业园主要厂矿有:化肥厂、磷肥厂、硫酸厂、复合肥厂、水泥厂、岩棉厂等效益良好。民营企业除兴荣机械厂外另有铁合金厂一家,砖厂3家、机修作坊7家,专业养殖户21家,菜农15家,栽殖苹果、柿子、核桃面积350亩。2005年,现届领导又特在汝安路沿线专设工业园区,并出台优惠政策。

    文曲看了看手表,已经七点了,店外面已经暗了下来。

    “不早了,就这样吧。明天继续吧?”

    “好,明天继续。”

      


    第(3/3)页